俗話說“吃啥補啥”,想要養殖出美味的大閘蟹,那飼料也是不能馬虎的,那大閘蟹對飼料有哪些要求呢?
1.脂肪
脂肪是高能物質,氧化脂肪所產生的生理熱量大約為等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2倍多。水生動物對脂肪有特別高的利用能力,其總利用率可達到90%,用以作為水生動物增加體重的消耗能量。近年來的研究已經證實,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脂肪,既可以提高飼料的可消化能量,又能夠節約蛋白質。
脂肪除可為大閘蟹提供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外,還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解介質。在配合飼料養殖大閘蟹的高產試驗中,研究者得出結論:大閘蟹飼料粗脂肪的適宜含量為5.2%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學者認為,脂肪含量為8.7%的飼料對大閘蟹生長最好。也有人認為,飼料中粗脂肪含量為6.8%時,大閘蟹成活率最高。
大閘蟹對脂肪的消化率受脂肪含量和環境因素的影響。有關試驗證明,大閘蟹對脂肪的消化率與飼料含脂肪量呈明顯的正相關。
2.碳水化合物
碳水化合物是大閘蟹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量較大的營養成分。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為能量的來源。因此,在大閘蟹飼料中搭配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也有節省蛋白質的作用。碳水化合物可分為糖類、淀粉和纖維素。碳水化合物經過水生動物消化系統中酶的作用分解后被吸收利用,成為能量的主要來源。
一般說來,水生動物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比較低。如果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,就會降低水生動物對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,影響食欲,阻礙生長。同時,過量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積累在大閘蟹體內,將影響其肝臟的新陳代謝功能,導致脂肪肝。
大閘蟹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,目前國內研究僅限于飼料中的適宜含量方面。有研究表明,大閘蟹溞狀幼體飼料的適宜含糖量為20%,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試驗表明,飼料中含6.11%粗纖維對大閘蟹生長發育有利。也有報道指出,飼養體重的0.1~10克/只的大閘蟹,配合飼料中含粗纖維7.8%時成活率最高。大閘蟹配合飼料中含有適量纖維素,有助于胃腸蠕動,使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更易于消化和吸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