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近蛻殼做好這3件簡單的事幫你妥妥提高河蟹成活率!
加深水位
越深越好。坂田50cm以上這是最穩妥的方式,可能有的人會問:“水深了,水溫不是更低?”當然不是,就像我們冬天睡覺蓋被子,被子越厚,是不是越暖和?水深的池塘更容易穩定,不僅僅是水溫,透明度、藻相、指標等都會穩定。水質變化小了,應激就小,蟹苗生長就會順利。
為您家的蟹苗補充營養
能吃料的當然是投喂更好,可是由于水溫低了,我們就可以每7天左右外潑一些營養保健的產品,比如維生素、糖類、鈣類等營養產品,提高水體當中的營養成分,再搭配投喂一些顆粒飼料。
(小建議:投喂飼料建議定點投入深水區,該區域螃蟹會多點。)
選好苗更要放好苗,放苗環節更重要,下塘前要用維生素,葡萄糖 等泡苗以減少應激反應,減少損傷和感染;下塘后苗種要適應塘口環境,可全塘潑灑維生素,乳化鈣等避免應急損傷。納維素,補充維生素與氨基酸,利于水體中的有益菌成為優勢菌群,提高養殖動物的抗應激能力,預防倒藻
納維素:納米技術,易溶水,易吸收。放苗前后使用,可補充維生素抗應激。
乳化鈣:補鈣,硬殼,抗應激,易吸收。
了解您的水質指標
什么樣的水是好水?籠統的講,穩定、無毒的水就是好水。堅持7天一次的測水頻率,了解池塘當中的水是肥了、還是瘦了,氨氮、亞硝酸鹽會不會超標?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,有的師傅會說:“這么冷的天,測水準么?”正是因為氣溫低、微生物和水草生長慢,我們池塘當中的水質更容易被肥料等污染,造成水質指標升高。
做好蛻殼前15天的工作,營造相對良好的水質及營養環境,蛻殼成活率將大大提高。